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白酒企业 如何转危为机?

2020年伊始,一场始于湖北、蔓延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了几乎所有的行业,餐饮、酒店、旅游、娱乐、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。纵观酒业,面临终端门店滞销、社交活动减少、春季糖酒会等一系列活动官宣延期……
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阿佩克思消费品事业部紧急行动,为我们服务的各个类型的白酒品牌提供策略及应对方案。在研究行业时我们发现在无法预估的长期市场影响前,很多企业的市场节奏被打乱。面对此次疫情所可能造成的产业损失,酒企此时则是需要冷静绸缪如何正确应对疫情冲击?如何洞察“危”中之“机”,突围谋求新发展?

疫情下白酒行业现状

我们通过近段时间的调研、分析,综合行业对全国范围的疫情影响的摸底情况,调研范围覆盖27个省(区、市)、不同规模、不同渠道的酒类从业者和经销商,从中可以一定程度上得出此次疫情影响下的酒业现状,

1.疫情影响:不同价位、不同酒种影响分化

分酒种来看,参与者认为此次受影响最大的酒种为白酒;受影响最小的为保健酒。

分价位带来看,参与调查的经销商认为100元-300元价位段产品受影响最大;40元以下光瓶酒或小瓶酒受影响最小。

从疫情影响的延续性来看,超过33%的参与者认为,以这次疫情为节点,未来白酒行业会加速“洗牌”,考验承压能力。

从疫情对经销商全年业绩影响的角度来看,大部分经销商认为此次疫情为“阶段性影响”,短期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限;小部分经销商认为他们2020年销售业绩不会受到疫情的波及,甚至有可能弯道超车,在疫情背后是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
2.渠道库存:过半经销商库存增加

与去年同期相比,有11%的经销商库存减少;有23%的经销商表示库存持平;有61%的经销商表示库存增加。

从所处渠道链的不同环节来看,在社会库存增加的情况下,运营商比终端商的压力更大。

从不同品牌属性来看,其中省级及地方酒企库存增加最为明显。超过65%经销商表示由于聚饮、宴席等销售场景受到抑制,出货较同期下滑;而全国名酒由于只是春节期间的礼品用酒及宴请减少,库存增加不如地方品牌;光瓶酒因更多用于日常自饮,目前受疫情影响相对最小。

6371755169395605468027619.png


3.50%从业者对未来信心坚定

超过50%的参与者表示信心依然坚定,即便双重承压,依旧选择将“把眼光放长远,维持价格,不在意短期影响”。

4.面对当前困难:经销商希望与厂商合力共渡

大部分经销商表示,目前最重要的是厂商一家,携手共度难关。具体做法上,一是加大市场支持,全面帮助经销商出货;二是希望厂家能够提供政策支持,如资金金融信贷支持;三是希望厂商协力加大品牌宣传力度,拉动消费端。

当前行业面临的普遍性困难

面对当前行业现状,结合近期我们对行业的观察,可以看出目前行业普遍面临一些阶段性困难:

1.消费端:动力下降

具体表现在消费者的聚集型社交活动减少导致的开瓶率下降、消费频次下降、消费量下降。即便考虑到疫情过后的短期报复性消费,依然不足以扭转整体趋势。

2.生产端:压力上升

具体表现在库存压力和现金流压力

3.品宣运营端:市场活动受限,品牌宣传降温

具体表现在部分品鉴会、快闪、沙龙、峰会、国内外交流等形式的线下营销活动将受到影响或无法举办;另外由于目前舆情和社会大众关注点,造成线上品牌宣传被迫降温。

以“非典”为镜,对当前行业的启示

以史为镜,面对当前阶段性的困难,我们认为2003年“非典”对中国酒业产生了的影响及后市行业的做法、经验,对当下的判断会有一些启示。

“非典”中的白酒行业

1.低谷中的困境

2002年11月16日,第一例确诊“非典”在广东佛山首次出现;直到2003年6月疫情结束。整体持续半年,后续影响长达一年。

非典对酒业的影响无疑是负面且深刻的,上半年各零售终端和商超客流量减少,酒水销售量急剧减少,各大酒水品牌都遭遇了一波“倒春寒”,并且餐饮、酒店、旅游、线下消费等领域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迷,酒业消费端受创不小。另外,受疫情影响,上半年食品饮料、零售业、服务业、旅游业等板块也受到了较大影响。下半年,消费逐渐回暖,行业开始复苏,各大酒企发力,2003年底,全国白酒实现销售收入545.32亿元,同比增长11.79%。

2.低谷中的机遇

“重塑品牌价值,打造超级产品。”

2003年白酒行业从上半年的低谷到下半年的爆发,奇迹般地“跑赢非典”,并且出现罕见的“产量下降,销售增长”,背后是品牌价值的初露锋芒。这一年五粮液、茅台、国窖1573、金六福、洋河蓝色经典、水井坊等纷纷升级产品定位,开启文化营销,提升品牌价值。当年秋季沈阳糖酒会一结束,五粮液率先宣布涨价,随后,剑南春、茅台等紧跟着涨价,拉开了白酒行业整体由中端向高端升级、高端向超高端升级的序幕,开启了白酒产业的“黄金十年”。2003年的白酒产业也由此经历一波三折,成为连接低谷与巅峰的关键年。

白酒行业已“今昔对比”

1.新的外部环境

对比2003年与2020年,如今外部环境更复杂、更严峻。

首先是疫情本身,从2019年12月30日首次发布疫情相关公告算起,到目前确诊人数、已经远远超过2003年“非典”确诊病例数5327例,并且疑似病例、重症患者还在上升,疫情还在发展阶段,未到稳定拐点。

其次,2019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,对酒业的带动作用减弱。根据非典经验,疫情尾声第一、第二产业增长将迅速恢复,但第三产业的恢复时间相对更长,酒类消费集中于第三产业。而现在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2003年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,因此疫情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容小视。

2.新的内部问题

首先,从2003年至今,酒类产品经历爆炸式增长和数次涨价,消费者对于新品类、新产品、新概念、新价格的接受空间逐渐降温,简单粗暴的做法已经行不通。

其次,从2003年至今,催生了互联网这棵参天大树,也带来了信息过剩与营销快餐化,消费者对于普通的品牌营销内容已麻木无感,重塑品牌价值、讲好品牌故事变得更重要,更难。 

对酒类品牌提出以下9点建议

基于我们的专业、经验与认知,

回望过去,立足现实,展望未来,我们从品牌和营销两个方面对酒类品牌提出以下9点建议:

一、品牌方面策略建议

1.“缩小品牌”——不借势,只做事

疫情期间,舆情风向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。此时品牌与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沟通需要更高的技巧和更谨慎的态度。因此,应在此阶段适当“缩小品牌”,避免“高音喇叭大传播”,避免“借势营销”,而应该“做事营销”,始终将“我能为社会和消费者做什么” 放在第一位。要相信事情本身能产生更有价值、更有温度、更具传播力的内容。

2.紧跟时代脉搏,弘扬国家民族团结正能量

本次疫情抗击胜利对于国家与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,是中华民族在危机关头的又一次重大胜利,是将载入史册的大事件。此时品牌需要紧跟国家声音与历史的脚步,与核心消费者形成共鸣共振。

3. 塑造安全健康、具有社会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的品牌形象

本次疫情,整个社会安全与健康观念更加深入人心。此时品牌应积极跟进,顺应趋势,将品质、人文、社会责任等进行进一步整合传播,充实自身品牌内核,提升品牌气质,强化消费者品牌认知。 

4.现在是品牌IP打造的最佳时期

经此一“疫”,会发现真正能够穿透线上线下,不受内容形式束缚、不受传播媒介影响的品牌载体是——IP。

IP化生存,是品牌抵御风险最好的「分布式」举措,因为它备份在每个人的心智中,成为整个社会的内容符号之一,可以说,IP越强大,品牌越能生生不息。

5.做好从品牌到产品的科普内容

此次疫情对全社会几代人进行了一场生动的“科学精神再教育”,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“科学”“健康”“成分”“原理”“工艺”等概念。因此,品牌应坚持不懈地做好优质科普内容,将自身优势融入其中,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。

二、营销方面策略建议

1.抓住疫后报复性消费浪潮和阶段性消费升级

应该看到,宴请、聚会等社交需求没有消失,只是暂时滞后,形成了需求的“堰塞湖”,待疫情结束,一波强劲的消费会有效地消化现阶段库存;另一方面,也会带来短暂的消费升级和消费提档。平日消费低档升级到中档、中档升级到中高档、中高档到高档。

因此,需提前布局,抓好这一波特殊的消费浪潮。

2.留意喜宴为主的泛家庭类消费

白酒(特别是中高端白酒)的主要消费场景依然是商业类宴请消费,基本盘不会倒挂,但在此之外,以喜宴为主的泛家庭类消费会迎来一波增长。其驱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是喜宴市场,疫情耽误的喜宴需求会在疫情结束之后迎来井喷释放;二是疫情引发的全社会对于家人团聚、家庭关怀的心理变化,会催生家庭聚餐的阶段性增长。

综合各方因素,农村市场对于疫情后宴席消费需求更加强劲和迫切,也是这一波补偿性消费的主力军,建议提前布局农村市场,做好阶段性渠道动销计划。

3.加速布局“全社会前置仓商业”

此次疫情中生鲜、医药的新零售布局和保障配送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,成为未来商业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,其背后的指导思想即为“全社会前置仓商业”——“仓储”从以往的企业库房前置到消费者身边,仿佛街边的每一个小店都是数字化节点。美团、饿了么、盒马鲜生、叮咚买菜、每日优鲜、永辉、苏宁小店、红旗连锁、便利蜂……无数的智慧门店成为前置仓,组成自我调节、24h不间断的弹性商业网络。

酒类厂商应积极拥抱前置仓商业生态,加快分仓网络体系建设,提前推进分仓至门店、至消费者,实现仓储物流模式变革。

4.以互动为媒,升级移动互联网数字化营销

第一阶段的互联网营销为简单的“看-买-收”,品牌与消费者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。未来可开展酒类厂商+互动内容团队+实效电商三方共创的营销新模式,与京东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苏宁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,通过创作丰富优质的线上互动场景、互动内容,引导消费者主动参与、自传播,实现数字化新零售营销模式。


考验品牌管理之功力,即在困境之中制造机遇、抓住机遇、利用机遇。目前,新冠病毒这只“黑天鹅”还没有退去的意思,但疫情下的酒业品牌更应深谋远虑、内外兼修,方能化危为机,拨云见日,获得未来更大的发展。

创想增长的故事
备案编号:蜀ICP备2023031992号